首页 > 你好,1976! > 第571章 转变

我的书架

第571章 转变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郑卫民早上起来,还是去带了徐雯和徐鹏程姐弟两个吃早饭。

徐鹏程一脸奇怪:“卫民哥,你不是要去陕北了么?今天不走么?”

“走,但也得让我吃饱了再走吧?”郑卫民觉得自己说得怪怪的。

但徐鹏程没琢磨出这么多,他觉得很有道理。

郑卫民带着姐弟俩吃了早饭,又给徐淑武和张春芳带了一些,他回去把包带上,去了火车站。

徐鹏程一直嘀咕:“卫民哥怎么没早走半个月……”

老陆和老郭两个人终于能松了一口气,两个女孩和她们家里的工作给做好了,为了降低自身被严判的风险,她们愿意配合;下面就等着报纸从陕北回来,他们带着报纸,再找熟人帮忙说说情。

郑卫民的列车和陆振庭郭世中的列车在半路交错,各自奔向目的地。

马主任算着时间,过来火车站接人;王东跟着一起,等车的时候,他们便躲在火车站的办公室里喝茶聊天。

前两天的报纸还在,火车站的人都在打趣马主任。

“你们原北真好命,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。今年修哪个小学?”

马主任扇着扇子:“县里还没定哩。”

“修好了和咱们说一声,我看看能不能把孩子给送到原北去念书。”

硬件条件好,能吸引到好的老师,特别是原北城关的小学,可能过几年会是中师生的首选。

柳林那边看来也会很好,今年苹果成熟,如果真的像传言那样好,柳林那个穷地方摇身一变就能富得流油。

这两天王东想明白了,这三十万不白花,相当于和原北深度绑定。

苹果一出来,马上就会有人眼热,大批外地人会到这里倒腾苹果。

数量少一些,县里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但想要大宗收购的话……你凭什么?

化肥你不弄,专家你不请,这些需要花时间的事情你来不及,大家不挑你理!但基础教育你总能支持一下吧?

不支持教育也可以,修路的钱能不能掏一点?

这个也不行啊,那你凭什么从原北拿苹果?就凭你会说?还是你请的那一两顿饭?还是送点那点毛毛雨?

等到郑卫民到了,王东打算再和郑卫民聊一聊,放出风去,明年再给原北捐三十万。

任何想要来原北倒腾苹果的人,没有五十万当敲门砖,你们就甭想了;或者说,前前后后加起来,韩亚文他们在原北投入的资金远超一百万,这个果子已经攥在他们手里了,别人谁都摘不去。

好像坏事里也有着好事……

他和马主任面前看着茶杯,虽然天热,但王东也开始喝茶了,老是喝汽水不太行,一副没有长大的样子。

他现在还有心情和马主任开玩笑。

“不知道卫民能不能给带点北京的特产来。”

马主任打趣他:“你是想喝豆汁儿了?”

王东能喝得来豆汁儿,但并没有瘾。

“我可不喝,我是惦记着北京的点心。”

和办公室的人聊着天,时间过得倒也快。

外面有人进来了:“快,马主任,火车到哩!”

“来了!”马主任赶忙出去,王东紧跟在后面。

郑卫民提着大包出来了,见到马主任和王东便挥手。

“郑县长,可算等到你了。吃饭了没有?咱们先在这边对付一顿,晚上回县里再好好吃。”

“那先来碗凉粉,我就惦记咱们陕北的凉粉。”郑卫民又拍了一下王东的肩膀:“东子,罗强他们怎么样了?”

“都快住在乡下了。今年是第一年,产量不会高。他们在记录数据,明年就要嫁接树枝什么的,我听不太懂,反正是好事。”

在火车站附近吃了碗凉粉,郑卫民乘车去了原北,先去找县长高宏报到。

从南京带来的折扇,县里的领导都拿到了一把。

这扇子挺漂亮,只是没有香味,马主任摇了摇,感觉还不错。

县城又有了变化,起了好几座楼,最高的有四层。

“真好,真好啊!”

马主任脸上有光:“县里的经济发展得好,过几年还能再建更多的楼哩。郑县长,现在是暑假,学校没有人,咱们李口小学可要去瞧瞧?”

“走,看看去!”今天郑卫民不打算下乡了,先看看小学校,晚上还要去吃饭,睡一觉养足精神,明天再去找罗强他们。

马主任拉过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,让他先出去,不多时他就带着两个记者过来了。

“郑县长,别见怪。您从北京过来指导县里的工作,总要让咱们原北的老百姓知道嘛。”

“那一起出发。”

李口小学大变样,一座三层的教学楼建得很漂亮,离学校老远就能看到。

暑假学校没有人,只有传达室的大爷在看门。

县里的工作人员上前找大爷开了门:“校长呢?郑县长来看教学楼了,赶紧去找一下。人不在就让副校长来,副校长不在就找教导主任来。”

传达室的大爷开门之后就赶紧去家属院找人去了,郑卫民他们则上了教学楼,一层一层地看着。

崭新的门窗桌椅,虽然是暑假无人打扫,但玻璃依旧很干净;只是白色的墙壁上有些脚印——娃娃们不老实。

教学楼的楼道里,有几个老师的孩子在玩耍;这里地面平整干净,又没有太阳直射,是消暑的好地方。

看到有大人过来,他们爬起来就跑。

小学校的几个负责人出现了,他们一路小跑过来。

暑假里竟然还能有领导过来是他们没想到的,领导们视察一般都会挑开学之后。

“郑县长好。我是李口小学的校长杨文化。”

郑卫民和他握了手:“杨校长你好。”之前来李口小学参加高考的时候,他没见过杨文化。

杨文化很庆幸,郑卫民是在李口小学考上大学的;这要是换在县里的初中高中,这个楼肯定就建在那里了。

“一个年级三个班,每个年级占半层楼,老师的办公室在二楼。”杨校长开始介绍教学楼的使用情况,他的办公室不在这里,留在了外面的窑洞。

“柳林那边呢?”

“和这边一样,咱们也不会搞什么花样,就建成一样的了。”马主任说道。

“挺好。”郑卫民挺满意,小学校缺的东西太多,不可能一下子填满,县里要花钱的地方很多,剩下的东西只能慢慢来。

两个记者一边拍照一边记东西,准备晚上回去赶稿子。

最近县里又进账三十万,很可能是郑县长给要来的;这三十万往下一砸,又能建多少教学楼?

陆振庭和郭世中到了北京,一下车就往家里赶。

三十万……他们俩从来没想过一夜的花销能有三十万!就是用茅台洗澡,能花三十万么?

到了家里,他们小心地拿出报纸。

“爸……”

老郭和老陆拿过报纸,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报道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“好!在家里等着!不要乱跑,我们去找人去!”

有了这个东西,应该是可以过关了。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