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重生之乘风而起 > 第七百一十一章 摩崖石刻

我的书架

第七百一十一章 摩崖石刻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除了能够远瞰夹川,站在望乡台上,还能够看到安乐山主峰侧面悬崖底下,有个大石洞。咵

  “那里是哪儿?”一行十来个人站在望乡台上都显得宽敞,卫非对那个大石洞很感兴趣。

  他可以说是安乐山的土著,早就对那个洞很好奇了。

  “那里就是白鹿洞,相传刘珍藏经和罗文思读书的地方。”

  “肘子你不是经常搞田野调查吗?去过那里没有?”

  “去过,不过那里和安乐山常规游览线路不通,一般只有打柴的人才会去,从延真观遗址后面一碗水处有条小道通往那里。”

  “里面有什么吗?”

  “什么都没有了,那里就一个大岩腔,现在一半是老乡的柴房,一半是羊圈。”咵

  在望乡台上看了一会儿,大家又从天符树下转上来,沿着一道宽阔的石梯来到一处半山山谷,这里有一个寺庙,就是爬山过来的歇脚之处,云台寺了。

  如今的云台寺还很破败,就一个老和尚,还是边上农家的亲戚,那户农家除了打扫寺内的卫生外,还负责给游客烧水泡茶,提供豆花饭等便利饭食。

  夏日里游人罕至,一家人正在养鸡种菜,突然杀来十多个少年,这就是大生意上门了。

  好在当家婆娘动作麻利,先给大家泡上了盖碗茶,然后将在庙后边竹林里割笋的男人叫回来打豆花,家中大妹摘菜,刮洗腊肉,加上炒蔬菜,拌黄瓜,小泡菜,不多会儿就做出一桌。

  坐下来大家才开始闲聊,冯雪珊突然想起一个问题:“飞机,你家不就是安乐山的吗?后来才搬到安乐山小学去的吧?怎么你对安乐山的故事好像没有听过似的?”

  卫非就叹气:“从我记事情的时候,就是每天揣着俩煮红薯,从后山走路去城里中心校读书,一天二十里来回。”

  “当我考上合中的时候,你知道我有多开心不?当时我的第一想法,就是可以住校,再也不用每天来回跑了。”咵

  说起小时候的苦楚,卫宜也不禁有些动容,拉着卫非的手:“是的,又一次飞机跑来中学找我,说不想读书了,每天来回跑受不了,给我狠狠收拾了一顿。”

  “我跟他说要是好好读书的话,最多来回跑六年,如果不好好读,以后就可能过一辈子这样的日子。”

  冯雪珊拍了拍卫非的肩膀:“所以飞机你的懒是可以原谅的,毕竟小时候就把现在该走的路都走完了。”

  卫非觉得冯雪珊真是说中了他的心声:“那是,反正上了初中我是能不动就不动了,有时间去操场吊单杠,我安安稳稳坐着做两道题不好?”

  话没说完就被卫宜收拾:“可你也懒得太过分了!”

  云台寺的豆花老了点,比法王寺还是差了点手艺,不过这里能够吃到老腊肉,却又是法王寺比不了的了。

  这里与其说是寺庙,还不如说是个农家乐,周至还见到庙门上贴着过年杀鸡时拿鸡血贴的鸡毛,这就不太讲理了。咵

  老腊肉非常好吃不说,泡菜和腌笋也非常不错,这两样就和喷香的盖碗茶一样,用的山泉水泡制,加上庙后长期阴凉气温恒定,先天就有优势,别处没法比。

  豆花和米饭随便添,还有凉米汤也非常好喝,一顿饭美美地造下来,人均才不过三块五毛,加上一元五一杯的花茶,简直便宜到姥姥家了。

  吃过饭男主人还背起背篓和小伙伴们一同出发下山,周至和他攀谈,才得知他要下山割棕,还要收棕米。

  棕米就是棕树开花之后结出的鱼籽状的果实,那东西和棕树嫩芯一样,是可以吃的,不过现在估计除了山里人家,也没啥人吃了。

  下山是开阔的石板路,比上来的时候好走得多。

  卫非问道:“我们之前干嘛不从这里上来?这儿多好走?”

  这是懒人才能发现的问题,所有人都不禁莞尔。咵

  “这事儿自然有它的道理。”周至笑道:“猜?”

  大家都摇头,表示猜不到。

  “大叔肯定知道。”吴乔木说道。

  “因为安乐山当西,过了中午太阳就到了山的另一面,下午下从这里山全程阴凉。”大叔宽厚的肩膀背着背篓,和蔼地说道:“所以夹川人玩安乐山,都喜欢走小路上来,走大路下去,一来全程晒不着;二来上山容易下山难,将好路留给下山走。”

  “所以了,”周至笑道:“这叫什么?处处留心皆学问。”

  走过了山门,就来到摩崖石刻,沿着山路往下,一路都是前人留下的书法遗迹。

  还有不少佛像,不过都已经被敲掉了脑袋和手,殊为可惜。咵

  摩崖石刻的风化程度也让周至感到非常的担心,山门口悬崖上有一处凿刻着“乐山”二字的地方,周至抬头看了看:“我怎么记得原来那岩石边缘离‘乐’字挺远的?现在都到乐字边上了?”

  “前年又垮了一片。”大叔说道。

  周至听得直皱眉头。

  这一带的石刻颇多,有罗文思题写的“第一山”和“神仙境”,有传说是黄庭坚写的“黄庭坚记载合江尹白宗愈偕黄鲁直登刘真人山”二十字,还有他的《游安乐山记》,以及夹川另一个文人,明代正德进士曾屿题写的诗歌和“少岷”二字。

  曾屿曾经做过建昌知府,和当时另一大文人杨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,曾屿非常喜欢岷山,给自己取字是岷野,给自己的号是少岷老人,还仗着自己上书法工诗词,写了一篇文章,将安乐山和岷山做了一番对比之后,将安乐山改名为“少岷山”。

  到后来人们将曾屿的文章收集了起来,存世的三卷《少岷先生拾存稿》,还作为中文善本,收藏在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里。

  到现在由干爹主持修撰的夹川当地文学刊物,都还叫做《少岷》,就是受到这位曾大文人的影响。咵

  而现在面临毁坏的“乐山”二字,却是清代光绪知县夏与赓复刻的罗文思题写过的“古安乐山”四个近米的大字。

  石刻面临毁坏,让周至看得心疼,而且按照这样发展下去,这一片珍贵的摩崖石刻都有可能不保。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