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 柳一非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。
她十几岁就开始拍戏了,又跟着母亲移民米国。
她没有深入了解华国古代的历史很正常。
也没有规定当演员必须得了解这些。
倒是编剧得了解这些。
写唐朝的故事,都没有了解过唐朝的历史,怎么写出深刻的故事呢?
《盛世之下》接下来上演的剧情把大唐的盛世解剖给大家看看,盛世到底是什么样子。
天下流民四起,官吏贪墨横行,贵族挥霍无度,朝廷没有钱,所以要想办法搞钱。
用某部电影的经典台词说,穷鬼没有油水可以搜刮了,弄钱只能从贵族、世家大族的手里弄。
然后负责给朝廷弄钱的宰相就被流放了。
这很真实。
接下来上演的剧情更加真实,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天天写诗嚷嚷自己怀才不遇。
可是在长安城以外,那些真正的寒门士子才是真正的怀才不遇。
寒窗苦读十几年,本想考取功名报效朝廷,结果科举是不糊名的。朝中无人,想要考上难如登天。
电影的整体氛围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。
电影也告诉观众,为什么安禄山和那些节度使能够获得地方的军z大权。
因为朝廷没钱了,所以只能放权给节度使,让节度使自己养兵。
这跟安禄山会拍马屁会讨好唐玄宗和杨玉环没太大关系,是大势所趋。
不过要说安禄山靠着讨好唐玄宗拿到最强的三镇管辖权,这个倒是说得通。
最后,大批流离失所失去土地的流民跑到安禄山和各大节度使帐下参军,真正怀才不遇的文人也跑到安禄山和各大节度使帐下任职。
“这太讽刺了,真正想报效朝廷的人没有上升空间,最后跑到反贼安禄山那里。
那些吸朝廷血的达官贵人们却占据各个重要的岗位,还阻止底层人上升。”
柳一非都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。
好像从始皇帝到大清灭亡,一直都没有变过,一直都在重复这个循环。
电影的前半部分讲的就是这些。
电影清楚的阐述清楚了,为什么安史之乱一定会爆发。
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,没有安禄山,顶多推迟一些年,还会有刘禄山和王禄山。
之后就是安史之乱爆发,叛军打进洛阳和长安时,平时被瞧不起的流民贫苦人家子弟组成的叛军异常英勇。
倒是那些家庭不错,不需要到边关打仗,在洛阳和长安城里当士兵的一点血性都没有。
叛军攻城时,他们武备松弛,有些连弓都拉不开,还有个别吓得从城墙上掉下来。
这些可不是李俞瞎编的,史书里都有写。
在古代的封建王朝,大部分时候战斗力最强的都是边军,因为他们经常打仗。
安禄山的根据地就在北方边境,经常打仗,叛军吊打洛阳长安的守军非常正常。
后来安史之乱平定的主力是从西北调回来的,还有朔方军也属于边军。
从西北调兵回来平叛,也让吐蕃顺利入侵了安西四镇,安西四镇就丢了。
这就是安史之乱的连锁反应。
满城白发兵和归义军的悲情故事,也是因为镇守西域的唐军调回去平叛后,朝廷无力再派兵重返西域导致的。
电影里还有很多讽刺的地方,朝廷平叛的不少将军和士兵是胡人。
倒是安禄山手下的主要谋士主要将军是汉人,汉人士兵也是叛军的主力。
一时间,都让人难以分清到底谁才是反派。
还有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所谓爱情也被讽刺了。
杨玉环之死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,根本不需要整什么一只猫引发的血案。
皇帝跑路离开长安城带了嫔妃皇子皇孙,并没有带士兵们的家属,等于把士兵的家人不当人。
一路上没吃的没喝的,士兵的怨气已经很重了。
杨国忠还干了一些蠢事激怒了士兵,所以发生兵变了,杨国忠一家全部被杀。
士兵们怕到了蜀地,杨玉环会为杨国忠报仇,所以逼皇帝杀了杨贵妃。
说白了,就是愤怒的士兵需要一个发泄怨气的发泄口,刚好杨国忠撞上去了。
唐玄宗和杨玉环当然是真爱,后宫佳丽那么多,独宠杨玉环一个。
可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,什么真爱都比不过自己的小命。
所以他选择赐死杨贵妃平息士兵的怨气。
“太残酷了吧?”柳一非说。
“这才叫真实,对于一个帝王来说,亲爹兄弟都可以杀,一个美人算什么。
现在就有很多吃太饱的人,幻想穿越回去当皇帝的女人,还有幻想穿越回清朝当妃子的,多少有些可笑。”
李俞吐槽说。
电影结束后,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。
电影是精彩的,只是整体的氛围偏压抑。
而且大家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,本来爽点应该是朝廷的平叛大军打败叛军。
可是平叛大军打败叛军时,大家并没有爽。
倒是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打进洛阳和长安让大家感到爽。
原来打进长安城真的比考进长安城更容易。
陈楷鸽从电影开始放映后就在观察人们的反应。
听到密集的掌声后,他就知道这把稳了。
票房多少不好说,毕竟这部片子不够爽,甚至有点儿文艺电影的味道,有大量讽刺的东西。
不过电影的口碑一定是很好的,这点从现场观众的反应就能看出来。
这部电影的成功让陈楷鸽更飘了。
一连拍了好几部好片子,让他有一种回到巅峰期的感觉。
在接受采访时,他意气风发的说:“我的下一部电影只会更好。”
记者顺势追问:“那您的下一部电影还会跟李导继续合作吗?您已经跟李导合作了好几部电影。”
“李导是一个我非常欣赏的天才导演,他的才华有目共睹。
不过下一部电影会不会继续跟李导合作,这个得看机会。
李导最近两年到好莱坞拍电影,很忙的。
如果有时间的话,我当然愿意和他再合作一次。”
陈楷鸽夸奖李俞,但话里话外传达的意思都是下次大概率不会跟李俞合作了。
他的表达欲望被压抑了太久,太多‘天才’一般的想法没办法搬上银幕。
下一次怎么可以跟李俞继续合作呢?李俞又不让他改剧本,下次他要自己来,他要打造一部旷世之作。
(本章完)